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品知识 - 对氟苯氧乙酸的诱导机理

对氟苯氧乙酸的诱导机理

来源:凯茵工业添加剂 时间:2020-10-26 阅读量:

背景及概述[1]

氟苯类物质化学性质稳定,难以生物降解,且对人体有致癌、致畸作用,该类物质的矿化降解一直是污水处理中的难题。对氟苯氧乙酸是一种重要的苯氧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吸收,主要用于防止落花落果,抑制豆类生根,促进座果,诱导无核果,并有催熟增产作用,该种有机物是农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

应用[2]

对氟苯氧乙酸可以激活水稻对稻飞虱的抗虫性,最高能将稻飞虱若虫存活率降低到10%以下,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1)对氟苯氧乙酸根部吸收处理水稻降低稻飞虱若虫的存活率

所采用的对氟苯氧乙酸的浓度为1mg/L和10mg/L。所用水稻为营养液栽培水稻,单株种植;处理方法是在水稻营养液中加入对氟苯氧乙酸,至终浓度为1mg/L或10mg/L,以营养液不加对氟苯氧乙酸作为对照。对氟苯氧乙酸处理12个小时后,在每株水稻茎秆套上一个特制玻璃罩(直径4cm,高8cm,筒壁均匀分布48个直径0.8mm的小孔),接入初孵褐飞虱或白背飞虱若虫15头,玻璃罩的顶部使用圆形海绵封口。实验于温度28±2℃、湿度70-80%、光照14h的人工气候室内进行,每天记录两种飞虱若虫的存活虫数,每个处理重复10次。从对氟苯氧乙酸处理之后第2天开始,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就有一个显著的下降。对氟苯氧乙酸1mg/L处理的水稻第8天时褐飞虱的存活率为35.1%,显著低于对照的90.3%,而对氟苯氧乙酸10mg/L处理的水稻第8天时褐飞虱的存活率只剩下1.5%;同样的,对氟苯氧乙酸1mg/L处理的水稻第8天时白背飞虱的存活率为41.3%,显著低于对照的90.5%,而对氟苯氧乙酸10mg/L处理的水稻第8天时褐飞虱的存活率只剩下3.1%。结果表明,对氟苯氧乙酸根部吸收处理显著地提高了水稻对稻飞虱若虫的直接抗性。

2)对氟苯氧乙酸茎叶喷雾处理提高水稻对稻飞虱若虫的抗性

所采用的对氟苯氧乙酸的浓度为20mg/L和100mg/L。所用水稻为营养液栽培水稻,单株种植;处理方法是将对氟苯氧乙酸用水配成相应浓度(20mg/L或100mg/L)后,使用小型喷雾器对水稻茎叶进行喷雾处理;以自来水作为对照。待水稻茎叶上雾滴完全干掉之后,在水稻茎秆套上一个特制玻璃罩(直径4cm,高8cm,筒壁均匀分布48个直径0.8mm的小孔),接入初孵褐飞虱或白背飞虱若虫15头,玻璃罩的顶部使用圆形海绵封口。实验于温度28±2℃、湿度70-80%、光照14h的人工气候室内进行,每天记录飞虱若虫的存活数,每个处理重复10次。从对氟苯氧乙酸处理之后第2天开始,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就有一个显著的下降。对氟苯氧乙酸20mg/L处理的水稻第8天时褐飞虱的存活率为60.3%,显著低于对照的86.5%,而对氟苯氧乙酸100mg/L处理的水稻第8天时褐飞虱的存活率只剩下19.2%;同样地,对氟苯氧乙酸20mg/L处理的水稻第8天时白背飞虱的存活率为66.1%,显著低于对照的81.4%,而对氟苯氧乙酸100mg/L处理的水稻第8天时褐飞虱的存活率只剩下23.2%。结果表明,对氟苯氧乙酸茎叶喷雾处理显著地增加了水稻对稻飞虱若虫的直接抗性。

3)对氟苯氧乙酸本身对稻飞虱的存活不产生影响

为排除对氟苯氧乙酸本身对稻飞虱若虫存活率的可能影响,本实施例中测定了不同浓度对氟苯氧乙酸本身对稻飞虱若虫的胃毒、触杀等作用。在测定对氟苯氧乙酸对稻飞虱若虫胃毒作用的实验中,选择将浓度为5、20、50mg/L的对氟苯氧乙酸加入到飞虱人工饲料当中,对照为不含对氟苯氧乙酸的人工饲料。在直径4cm、高8cm的玻璃双通管的两端放置用Parafilm封口膜夹裹的含有不同浓度对氟苯氧乙酸的人工饲料(每一端20μL),管中加入15头初孵的白背飞虱若虫;以放置不加对氟苯氧乙酸的人工饲料作为对照。

玻璃双通管放入人工气候箱(温度28℃,光照12h)中,每日更换一次人工饲料,并记录若虫的存活数。实验重复10次。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中添加测试浓度的对氟苯氧乙酸不影响白背飞虱的若虫存活率;含对氟苯氧乙酸为0、5、20和50mg/L的饲料,若虫在第2天的存活率分别为85.7%、85.5%、87.4%和81.3%;第4天时存活率分别为56.2%、58.6%、54.3%和57.6%;表明对氟苯氧乙酸本身对飞虱无胃毒作用。在测定对氟苯氧乙酸对稻飞虱若虫触杀作用的实验中,选择浓度为5、20、50mg/L的对氟苯氧乙酸进行,对照为不含对氟苯氧乙酸的蒸馏水。直接用相应浓度的对氟苯氧乙酸或蒸馏水点滴用二氧化碳麻醉的3龄白背飞虱若虫(每虫1μL),然后待苏醒后饲养于30天秧龄的水稻苗上,每苗上饲养15头;水稻置于温度28±2℃、湿度70-80%、光照14h的人工气候室内。各处理重复10次。分别于处理后24和48小时观察记录飞虱若虫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处理24小时后,对照组与对氟苯氧乙酸浓度为5、20和50mg/L的飞虱若虫存活率分别为93.3%、92.0%、93.1%和92.0%;48小时后,分别为90.2%、92.0%、91.6%和90.8%,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对氟苯氧乙酸本身对飞虱无触杀作用。

对氟苯氧乙酸的诱导机理[2]

所采用的对氟苯氧乙酸浓度为5mg/L,所用水稻为营养液栽培水稻,单株种植;处理方法是在水稻营养液中加入对氟苯氧乙酸,至终浓度为5mg/L,以营养液不加对氟苯氧乙酸作为对照,每个处理5个重复。实验于温度28±2℃、湿度70-80%、光照14h的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结果表明,对氟苯氧乙酸处理72小时后,水稻体内4-羟基苯甲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上升,其中4-羟基苯甲酸的量是对照的2.12倍,γ-氨基丁酸的量是对照的2.86倍。4-羟基苯甲酸属于酚酸类防御化合物,γ-氨基丁酸属于非蛋白类氨基酸,对害虫有直接的毒害作用,能够影响昆虫的周围神经系统。对氟苯氧乙酸处理水稻提高这些防御化合物含量,从而对害虫产生不利影响,提高水稻对害虫的抗性。

含量测定[3]

一种出口蔬菜中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同时测定方法。包括提取、净化、浓缩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肼质谱(UHPLC-QTRAP)测定等步骤,该方法可同时测定赤霉素、吲哚-3-丁酸、对氯苯氧乙酸、阿维菌素、胺鲜酯、莠去津、西玛津、6-苄氨基嘌呤、2,4-二氯苯氧乙酸、氯吡苯脲、助壮素、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脱落酸、噻苯隆、对氟苯氧乙酸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本发明提供的出口蔬菜中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同时测定方法具有步骤简便、耗时短、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的优点。

主要参考资料

【1】光催化降解对氟苯氧乙酸的规律研究CN201510613527.6一种激发水稻诱导抗虫性的方法

【2】CN201510238783.1出口蔬菜中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同时测定方法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凯茵化工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凯茵化工;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 app@shkingchem.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最新文章

点击/扫码填问卷